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10-羟基12-十八碳烯酸(10-OHC18:1,10-HOE),分子式为C18H34O3,分子量为298.450,结构如图1所示,其结构中包含一个12-位碳碳双键和一个10-位羟基。10-HOE首次发现于1983年,Takatori等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死亡人体中的总脂,在5%盐酸甲醇溶液中甲酯化,对收集的脂肪酸甲酯进行薄层色谱(TLC)、气液色谱(GL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时,发现一种未知的脂肪酸甲酯,最终通过结构分析确定该脂肪酸为10-HOE,并指出亚油酸为10-HOE的合成底物。
随后,有研究报道Streptococcuspyogenes等野生菌具有将亚油酸合成10-HOE的能力。Bergamo等、Miyamoto等发现肠道菌群也可将膳食亚油酸转化为10-HOE,并对肠道的免疫功能及稳态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10-HOE不仅可由亚油酸作底物合成,与共轭亚油酸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Kishino等在对乳酸菌的研究中发现:10-HOE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转化为10-氧-顺式-12-十八烯酸、10-氧反式-11-十八烯酸、10-羟基-反式-11-十八烯酸,最后合成共轭亚油酸。2019年Gao进一步研究证实了双歧杆菌中10-HOE可通过多组分酶系统转化为共轭亚油酸,在亚油酸过量产生胁迫时,提供新的合成共轭亚油酸的途径,同时10-HOE的含量与亚油酸水合酶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13-羟基-9-十八碳烯酸(13-OHC18:1,13-HOE),分子式为C18H34O3,分子量为298.450,其结构中包含一个9-位碳碳双键和一个13-位羟基。
1998年Hudson等从哺乳期奶牛的新鲜粪便中分离出两株Enterococcusfaecalis,加入亚油酸进行培养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GC/MS对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亚油酸通过水合作用不仅可产生10-HOE,还首次利用细菌合成了13-HOE。该团队继续寻找亚油酸水化菌,从牛粪便中分离出Streptococcusbovis和S.bovisJB1,发现这两个菌株可水化亚油酸且只生成13-HOE,其中利用S.bovis合成13-HOE的产率可达28%。
2003年Kishimoto等对86株乳酸菌进行培养鉴定,发现有两株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和一株Pediococcuspentosaceus具有将亚油酸转化合成13-HOE的能力,其中L.acidophilus13951的合成能力最强,并且该研究首次确定了13-HOE的立体结构为S型。2013年Takeuchi等进一步筛选了300株乳酸菌,研究其对13-HOE的合成能力,结果发现大多数菌株可合成13-HOE,其中Pediococcussp.AKU1080最具潜力,可特异性将2mg/mL亚油酸转化合成0.4mg/mL的13-HOE。Chen等采用10-亚油酸水合酶(linoleate10-hydratase,10-LHT)基因(lah)缺陷突变株LactiplantibacillusplantarumTMA1.460Δlah,将底物亚油酸转化成13-HOE,并成功提纯13-HOE研究其抗真菌特性。13-HOE主要由含有亚油酸水合酶的菌株催化亚油酸转化而来,且不同的亚油酸水合酶可合成不同的HUFA。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