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桔霉素作为一种危险性很高的真菌毒素,它的存在对人类健康极具危害性。因此,在培养红曲霉的时候可以通过对红曲霉的发酵基质以及生产工艺等进行改进,并且寻找适合红曲霉生长的发酵条件,并进行优化,以及通过应用基因调控等一些其它的现代技术来有效控制桔霉素的含量。
在菌种因素上,曾经有一位日本的学者称单色红曲霉和红色红曲霉不产桔霉素。极大的可能是因为不同的红曲霉菌株,它的基因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基因表达出的结果不同。因此,通过对菌种进行筛选,有望能够找到一株低产桔霉素而高产红曲色素的菌株。
吕旭聪等通过诱变实验得到了一株红曲菌,它的产色素能力较之前得到提高,并且产桔霉素能力较之前有所下降。何坤等对9株菌进行选育,其中的丛毛红曲菌显示结果为产色素和桔霉素低,产生麦角固醇含量较高。庄月娥等,通过对15株红曲菌进行培育并筛选出一株低产桔霉素,高产莫纳可林K的菌株。王轩等,采用诱变方法后,得到了一株红曲菌,其中产桔霉素的能力较相对原始的菌株有所下降,产桔霉素含量为0.8mg/kg左右,和原来相比降低达到90%以上。由此可以得出,对菌种进行培育筛选能够得到低产或不产桔霉素的菌株。
通过对红曲霉在发酵的过程中培养基组分所进行的优化,要想达到所产红曲色素含量增加或不降低的同时,尽可能的使桔霉素的含量降低,可以适当的调整培养基中的碳源、pH、氮源和一些金属离子等物质,以此来达到高产红曲色素的同时,使桔霉素含量降低。经研究证明,改变培养基条件能够达到这一效果。有文献称,在培养基中加入芦丁,能够很好的抑制桔霉素的产生。梁斐等,通过不同外源物质的添加得出,少量乳酸钠的添加会使桔霉素的合成增多,一定量的环磷酸腺苷能够使桔霉素合成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改变培养基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有效的达到降解桔霉素的目的。
通过对氮源的选择,并寻找一种适合的氮源,能够控制桔霉素的合成。周珂等发现,使用10g/L的硫酸铵作为氮源,此时桔霉素的含量降到了相对较低的水平7.011μg/mL,此时菌体生长状态良好,黄色素的含量达到了相对较高水平。有学者表示,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能够使桔霉素的合成受到抑制,红曲黄色素的生成得到提高。周文斌等发现,在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铵,红曲色素的含量较不添加氯化铵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桔霉素的含量也有很明显的下降,证实了氮源的添加能够有效控制桔霉素的合成。
碳源对于桔霉素的产生也有一定因素的影响。虞慧玲等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碳源,对于桔霉素含量以及红曲色素含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以玉米粉作为碳源时,桔霉素的产量较低,产生的红曲色素良好。周珂等发现,选用60g/L的可溶性淀粉作为红曲霉发酵的碳源时,桔霉素的产量较其它碳源低,为5.91μg/mL。选用葡萄糖以及麦芽糖作为碳源时,桔霉素的产量较其他碳源高,达到8.35μg/mL。
经实验表明,红曲色素的产色效果亦受到发酵体系pH的影响。周珂等发现,发酵液pH呈酸性或碱性时候,红曲霉桔霉素的生成效果也会发生变化,当发酵液pH控制为3的时候产生桔霉素的含量经检测为6.43μg/mL,相对较低。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