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纳米塑料预处理的几种方法(一)

周世红-会员头像-m.cellulartx.com伟业计量
周世红 2021-12-01 15:53 评论( 0 ) 浏览( 1510 )

1 样品消解

自然环境中的纳米塑料大多包含在较丰富的生物质中,即使是淡水中的纳米塑料表面也常覆有一层生物膜,这样增加了纳米塑料的识别难度,因此在分析前需要对纳米塑料进行预处理,去除纳米塑料上的有机物。环境中的微塑料也面临上述同样问题,因此微塑料的纯化方法也可用于纳米塑料的纯化,一般常用的纯化方法主要有酶分解法和化学分解法。

2 酶分解法

酶分解法是在复杂环境样品中纯化塑料颗粒的有效方法,对基质的分解较为彻底,不会对塑料造成破坏,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ole等采用优化的酶分解程序,将富含浮游生物的海水样品中97%以上的基质高效酶解。Karlsson等采用蛋白酶K对贻贝中的微塑料进行有效分离,微塑料的回收率可达97%,而且并未发现该法对微塑料有明显的破坏现象。酶分解法的主要缺点是价格较高,也有采用价格较低的酶分解处理的文献报道。CourteneJones等采用胰蛋白酶处理样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胰蛋白酶在较低浓度(0.3125%)下产生较大的消化效率(88%±2.52%),该方法对微塑料没有显著破坏。对于不同类型的有机物,采用不同的酶可以增加分解效果,酶消化和双氧水的协同处理可以提高消化效率,但是酶分解法的处理过程复杂,处理时间相对较长,费用相对较高,因此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

3 化学分解法

化学分解法采用强酸、强碱和氧化剂等化学物质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通过消解去除样品中塑料颗粒上的生物质。越来越多的报道致力于研究化学物质的消解率,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该处理方式对目标物(塑料颗粒)的损坏情况。Cole等采用盐酸和硝酸等强酸联合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对海水中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法对样品中有机质前处理效果并不好。Prata等对植物组织、动物组织、油和石蜡等分别用硝酸和SDS处理,于50℃孵育1h,分别消解40%和30%,结果略优于对照组。用强碱或氧化剂进行样品前处理的消解率优于用强酸的消解率,提高浓度和孵育温度可以提高消解率。采用H2O2+Fe和KOH于50℃对样品处理1h的消解率分别为65.9%和58.3%。H2O2+Fe更适于处理植物组织,而KOH更适于处理动物组织。以NaOH于60℃处理样品24h,样品中的天然浮游生物消解率可达91.3%,但在这一过程中尼龙纤维、PET和聚碳酸酯(PC)材质的塑料颗粒会部分降解,PE材质的塑料颗粒会出现熔融,PVC材质的塑料颗粒会发生风化。

相关链接:硝酸胰蛋白酶盐酸

点赞图片
  • 暂无回复...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发表评论
楼主动态
相关推荐
推荐标物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