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环境污染物在土壤中经物理化学的作用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在土壤颗粒或矿物表面稳定存在。在离子型稀土矿([Al2Si2O5(OH)4]m·nRE3+)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以静电吸附方式附着在高岭石(2SiO2·Al2O3·2H2O)等粘土矿物表面(李春等,2001)。稀土开采工艺中常用硫酸铵和氯化钠作为浸矿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置换出稀土离子。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和矿物性质差异,开采后尾矿中仍残留着含量较多的稀土元素,部分稀土随降雨流向附近土壤或河流,对土壤和水域水质安全带来严重污染,也致使具有战略意义的稀土元素大量流失。
污染土壤中的稀土元素以不同的赋存形态存在,其中可交换态稀土元素是通过弱静电吸附作用与土壤组分结合以纯石英砂体系模拟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SEM-EDX)在石英砂表面观察到La、Gd和Yb,这是由于在中性pH下二氧化硅对稀土离子的静电吸附作用。随着周围环境条件的改变,如降雨过程中的土壤溶液化学扰动,会引起离子交换作用,从而影响吸附-解吸反应或降低pH值,可能导致可交换组分中REEs的释放。同样,酸雨的发生也可能导致污染土壤中稀土元素的释放。污染土壤中输入pH值较低的酸雨后,活性铝含量增大,土壤中H+、Al3+随之增加,酸雨中H+与土壤胶体表面上吸附的盐基性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被吸附在土粒表面,被交换下来的盐基离子随渗滤水流失,土粒表面H+与矿物晶格表面的铝反应迅速转化成交换性铝,最终导致土壤酸化。这引起了土壤pH和盐基饱和度的降低以及金属阳离子淋溶程度增大。可替代阳离子的盐溶液,如MgCl2、CaCl2、NaNO3、Mg(NO3)2、BaCl2、KNO3、Ca(NO3)2、NH4OAC、Sr(NO3)2、NH4NO3、LiCl/CsCl等通常用于浸出通过静电力结合到固体表面的组分。阳离子交换作用(单价取代二价阳离子)降低了粘着力,从而导致土壤污染物的释放。因此,离子型稀土矿中的稀土元素极有可能通过离子交换作用释放迁移。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