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江苏省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CFAS 2021)日前在南京市举办。
CFAS 2021以“交流、促进、安全、健康、营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代表,伊利集团、蒙牛集团、蓝河乳业、新希望六和、李记集团、洽洽食品等知名企业代表,以及南京市栖霞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等基层单位代表近1000人参加。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时新峰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近年来南京市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切实扛起省会担当,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全力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强富美高”在南京大地上正展现出鼓舞人心的现实模样。谈到食品安全工作时,他指出,“现代食品工业飞速发展,各类新资源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对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安全把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南京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在加大基层基础投入、强化检验检测支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南京市市场检验技术机构为骨干,其他检验机构和第三方检验机构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全市7家批发市场、349家农贸市场实现快检室全覆盖;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点覆盖全市12个区,设立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175家、覆盖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基层监管机构食品和农产品快检设施配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健全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大检验检测任务量,有力规范了食品、农产品市场经营秩序,推动了全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南京市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建强食品安全宣传科普阵地,积极引导各年龄层、文化程度人群参与,形成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力,并持续开展各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工作。2020年,全市试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农产品生产主体超过1000家,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0%以上,建设多个规模化、标准化集中连片的全国或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累计9个区获评“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区”,高淳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江宁、浦口、六合、溧水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全市建成3条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80家省级示范店(食堂)、72家食品小作坊示范点,累计打造市级餐饮质量示范街区54条、示范店1350家,食品小作坊示范点437家,各条线创建成果喜人。
时新峰强调,当前南京市已经吹响了全面冲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考评验收的号角,步入了全力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轨道。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次在南京举办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对南京而言意义重大,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渠道,也为南京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启发,促进了南京市食品安全战果支撑体系的建设,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CFAS 2021共有20多场主题报告以及“农药残留检测”“快速检测技术”“重金属及元素检测技术”“食品与农产品生物测技术”“粮油检测”“食品检测与实验室质量控制”等60多场专题报告,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食品、农产品安全检测交流论坛之一,也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峰、原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副秘书长宋桂兰、AOAC中国区主席梁成珠、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副院长胡飞杰等专家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各位专家的报告,赢得了在场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胡飞杰以《从NQI集成化服务视角助推国家质检中心的创新发展》为题作了报告。报告围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背景、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现状、NQI服务探索实践、NQI服务思考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详细介绍了南京质检院充分发挥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势,积极打通产业链质量供给“最后一公里”,建立完整科研工作体系;主动布局新兴产业,以一站式、集成化服务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模式,为政府监管提供支撑。
南京质检院朱南博士以《可降解材料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应用与风险评估方法》为题详细介绍了当前食品接触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可降解材料评价方法。作为江苏省内唯一一家具备降解性能检测资质能力的机构,江苏省绿色可降解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以从降解性能检测、材质鉴定、风险因子筛选、毒性评估等多角度,对可降解材料行业提供检测、方法开发、标准制定、认证等综合服务。
南京质检院邬新兵博士以《高通量农药残留检测及质量控制》为题阐述了食用农产品目前的安全现状及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趋势及制定原则,对高通量农药多残留检测中存在的难点如农药种类多数量多、回收率低、基质效应、假阳性、假阴性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如何保证高通量农药多残留检测结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可食用动物加工成食品后,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有可能会有残留,如抗生素、抗菌剂等。SHARMA等人利用AuNP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和Ky2适配体构建“turn-off/turn-on”传感器,实现了卡那霉素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检测限1.49nmol/L,时间3~8min,比传统的盐诱导AuNPs聚集方法灵敏15倍,速度快20倍。
了解更多> >四川现有各类学校食堂2.3万余所。如何保障这个庞大群体的食品安全,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四川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以立法为根本,加强专项整治、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压紧压实属地责任、主管部门责任、监管部门责任、主体责任,汇聚各方力量,牢牢筑起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守护1500余万名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了解更多> >根据四川省政府出台的《四川省中小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结合餐饮服务培训年活动,采取培训、知识竞赛、在线抽查考核等方式,通过自媒体、纸媒、电视台等平台持续加大宣贯力度。部分市、州还选派监管人员兼任学校食品安全副校长;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联合对全省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堂负责人、食堂采购人“五类人群”,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食品安全培训考核。仅今年春季,全省就举办学校食品安全培训班90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约5万人次。
了解更多> >优秀的食品安全文化,可以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把事情做好,这样既可以保护消费者免受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减少客户投诉、产品召回、工伤和员工流失,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品牌声誉,以及避免财务损失、节约成本等。目前,不论是国际组织(如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还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食品企业(如沃尔玛、百事)等,都在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文化建设。这是国际上提升和监管食品安全的一个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食品企业正在学习和借鉴。
了解更多> >食品安全文化是软科学。对于食品安全从业者来说,“文化”这种词的意思似乎有些模糊,甚至过于抽象。一般来说,食品安全从业者可能更愿意讨论具体的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和流程控制,人们通常把这些视为“硬科学”。而食品安全从业者可能不那么愿意使用与组织文化和人的行为有关的术语,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软科学”。然而,回顾过去几十年来的食源性疾病趋势,可以明显地看到,“软科学”其实是最“硬”的。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影响和改变人的意识、信念和行为(即“软科学”),就无法在减少全球食源性疾病这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