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不同杀青温度对绿茶香型形成的影响(二)

发布时间:2021-07-09 17:16 编辑者:特邀作者周世红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杀青处理定量描述分析结果

茶的香气品质是茶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综合效应,茶叶香型的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审评人员根据筛选的7个香气属性对不同杀青温度处理的茶样进行香气感官评价,其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杀青温度制得茶样在花香、青草气、清香、甜香属性上差异显著,而在煮板栗香、嫩香属性上得分不显著(P<0.05)。D在青草气属性中得分显著高于Z、G两处理,而在花香、煮板栗香、豆香及甜香上得分较低;Z处理在甜香属性上显著高于D、G两处理,G处理在花香分属性上得分显著高于D、Z两处理,且在清香、板栗香、豆香上得分最高。此外,各处理在豆香、板栗香属性上得分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D、Z、G三处理在这些香气属性上得分均呈上升趋势。倪德江等报道、随着杀青程度增加,茶叶香气形成显著,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2.2感官审评结果PCA分析

本研究以成品茶样品和鲜叶及感官审评得分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感官属性进行分析,以更加直观地对香属性和各茶样之间的关系进行表征。主成分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累计载荷量96%,能很好解释变量原始信息。由图1可知,鲜叶、D处理与青草气、嫩香属性均处于X轴的左边,青草气与D均处于第3象限内,距离较近,说明D与青草气相关性较大;而Z、G两处理与甜香、花香、豆香、板栗香、清香属性均在X轴的右边,其中G与花香属性相关性较高。PCA分析能较好的解释感官审评结果,即D具有明显青草气,G处理具有明显花香,Z处理各香气表现较为均衡。并且甜香、板栗香、豆香在载荷图上相距很近,说明这些香气属性存在较高相关性。

2.3不同杀青处理挥发性化合物GC-MS分析结果

HS-SPME-GCMS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样品总共检测出化合物67种,包括醇类23种,醛类15种、碳氢类13种,酮类6种,酯类10种。

鲜叶中共检测出51种化合物,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的香叶醇((392.56±4.82)μg/kg),其次依次为苯乙醇((229.47±6.79)μg/kg)、水杨酸甲酯((209.95±12.87)μg/kg)、氧化芳樟醇Ⅰ((151.49±9.09)μg/kg)、芳樟醇((123.92±12.38)μg/kg)、(Z)-3-己烯-1-醇((115.5±3.15)μg/kg)、氧化芳樟醇Ⅱ((114.63±1.06)μg/kg)、苯甲醇((70.9±10.74)μg/kg)、香叶醛((45.61±7.80)μg/kg)、正己醛((33.02±2.96)μg/kg)、间二甲苯((28.55±7.98)μg/kg)。

D共检测出55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依次为香叶醇((348.21±24.79)μg/kg)、苯乙醇((141.51±7.70)μg/kg)、氧化芳樟醇Ⅰ((97.19±7.85)μg/kg)、氧化芳樟醇Ⅱ((75.05±7.32)μg/kg)、芳樟醇((47.31±16.36)μg/kg)、水杨酸甲酯((39.64±9.54)μg/kg)、乙酸丁酯((25.93±6.71)μg/kg)、(Z)-3-己烯-1-醇((20.54±0.88)μg/kg)、正戊醇((17.69±2.31)μg/kg)。

Z共检测出57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依次为:香叶醇((242.36±21.15)μg/kg)、苯乙醇((114.1±26.94)μg/kg)、氧化芳樟醇Ⅰ((74.53±17.13)μg/kg)、氧化芳樟醇Ⅱ((61.79±14.94)μg/kg)、水杨酸甲酯((35.09±12.83)μg/kg)、芳樟醇((47.04±9.47)μg/kg)、苯甲醇((27.54±8.33)μg/kg)、乙酸丁酯((22.56±5.05)μg/kg)、(Z)-3-己烯-1-醇((20.09±2.21)μg/kg)、δ-杜松烯((12.41±2.82)μg/kg)。
G共检测出52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依次为:香叶醇((101.2±4.22)μg/kg)、苯乙醇((80.45±7.03)μg/kg)、氧化芳樟醇Ⅰ((46.18±3.86)μg/kg)、氧化芳樟醇Ⅱ((37.97±3.77)μg/kg)、芳樟醇((24.81±3.52)μg/kg)、正戊醇((19.96±3.51)μg/kg)、水杨酸甲酯((19.33±3.33)μg/kg)、乙酸丁酯((11.82±1.37)μg/kg)、(Z)-3-己烯-1-醇((11.22±1.04)μg/kg)、苯甲醇((11.22±0.75)μg/kg)、氧化芳樟醇Ⅳ((10.05±0.63)μg/kg)。

醇、醛、酯类化合物在不同杀青温度下均呈现明显降低。C6醇是茶叶中的青味主要来源,这类化合物大多沸点较低,在热加工时易挥发,随杀青温度升高,散失程度也随之增大本研究中,鲜叶中C6以(Z)-3-己烯-1-醇含量最高,D、Z、G三处理(Z)-3-己烯-1-醇含量较鲜叶(209.95μg/kg)分别降低了82.21%、83.60%、90.28%。研究证明,鲜叶中(Z)-3-己烯-1-醇含量较高故呈现“青臭”,而经过热加工后,(Z)-3-己烯-1-醇的散失使得茶叶清香等其他香气属性得以体现,这与本研究中定量描述分析结果中青臭气、清香的属性得分表现一致。

芳樟醇、氧化芳樟醇Ⅱ、氧化芳樟醇Ⅰ、苯乙醇、香叶醇在成品茶中含量较鲜叶均明显也降低,并且在D中含量最高,在Z中含量次之,在G中含量最低。这些化合物均已被证明是绿茶呈香的重要组分,芳樟醇是茶叶中的典型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糖苷水解,ZHU等研究证明,芳樟醇不仅是西湖龙井茶中的主要化合物,也是板栗香绿茶的关键化合物。本研究中D、Z、G三处理芳樟醇变化趋势明显,其含量分别为47.31、47.04、24.81μg/kg,较鲜叶(123.92μg/kg)分别降低了61.82%、62.04%、79.98%。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茶叶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芳樟醇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