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药材在药厂验收合格后,却又让供应公司开具20吨的发票,而多开出来的税票差额,药厂也愿意私下给药材公司补偿。
关键:在药厂仓库入库单上,显示的却是20吨药材的入库量。
厂家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我们无法知道,但肯定与商业利益有关,不妨做一点猜测:或许与“数据完整性”有关。
中药品种,实际工艺与申报工艺不一致是业界公开的秘密,而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中,少投料、多提取、少出料、多浪费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些行业顽疾多年一直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有的是因为商业利益的驱动,故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有的是因为工艺问题,人为控制不能多出料(做过中药的,应该明白这句话的内涵)
在上述案例中,有几种可能:
1、该产品实际工艺投料量是申报工艺投料量的一半,因为投料太多成品率太高,导致制剂加不进去,所以必须人为降低成品率,多年来一直都这么做的,GMP检查睁一眼闭一眼,就这么过来了。
2、人为故意少投料一半,反正成品检测也没有这个药材指标,少投料做一下假记录也没人知道,成品也检测不出来,GMP记录是对的,成品检验是合格的,以前监管没那么严,就这样,也就过来了。
无论哪种可能,企业都要有一种记录,叫做“GMP记录”(你应该懂的),但是现在不行了,监管“严”字当头,GMP检查水平提高,数据可靠性要求普及,某些企业过去“做假”的套路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进步,从财务源头开始“做假”,做假成本大幅提高,但假,还是那个假。
企业道高一尺,检查员魔高一丈,过去只做假记录,但是检查员已经学会追查财务发票了,根据企业的原料采购量,市场销售量,财务数据倒推原始投料量,无疑,企业过去仅仅修改生产批记录的方式已经无法应对了。
如今,企业又魔高一尺,从财务发票源头保持“数据完整性”和“可追溯性”,银行对公流水、往来发票、收货单据.....系统化一条龙做账,作为GMP检查员,针对此类操作,如何又道高一丈,用什么方法进一步追踪彻查?
曾经听过一个企业老总说:现在买药材,不敢买含量太高的,因为提取后的收率太多,多了在制剂的时候加不进去,还得想办法扔掉,所以“药材好,药才好”这句话,咋说呢?
还有的企业,选择的浓缩器明明蒸发效率很高,使用的时候却不敢浓缩收率太高,故意增大蒸汽量、降低真空度、降低冷却效率,让一部分有效浓缩液通过真空被吸走,人为降低出膏率,满足申报工艺的需要。
当然,案例是真的,我们的猜测可能是假的,当事人具体出于什么目的,局外人没办法知道,但中药行业,很多企业都在记录普遍造假却是不争的事实,工艺不一致,困扰行业多年尚未解决,工艺核对推出后又嘎然而止、等待观望,变更备案之难让很多企业不敢铤而走险,前有工艺追兵,后有数据可靠性堵截,令很多企业进退两难,想尽各种办法躲避追杀,可能才有了上面那个看似“荒诞”的案例。
最怕的是:根源没解决,假,还是假,区别就是:造假的成本,更高了!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