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一个矿物或者是生物体,只有因为人类的使用,方能成为药材。无论是药材的采集、种植、养殖、加工、研究,到最后的使用,都是由人来控制完成的。影响道地药材的,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文因素。
早在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在继承前人的"道地"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产地加工的作用"生产有南北,节气有迟早,根苗异采收,制造法异度。"其中的"制造法异度"就是指的产地加工。谢宗万也认为道地药材能够形成,与"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有很大的关系。
药材的栽种与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文习惯和民风、民俗有关,如四川的峨眉山市、洪雅县等地区,很早就有栽培黄连的习惯,因此形成著名的道地药材"雅连"而气候条件比较接近的峨边等地区,因以少数民族居民居多,所以栽培雅连的历史并不久远。如果说栽培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很明显的话,那么对药材的加工则是由"人"控制的因素。
如江油所产的附子,都来源于同样的种质和栽培方法,在相同地方种植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但是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盐附子、黑附片、白顺片、包IJ 附片、黄附片等。虽然它们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但是性昧功效却各不相同。再如苟药,因为栽培与野生的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而成为两个在中药使用中完全不同的两种药材。
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农村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过去单一的粮食作物产区和经济作物产区大多都在改革种植模式,很多地方都兴起了种植中药材热,"南药北移,东药西栽"的情况相当普遍。除了传统的道地产区外,新增了许多非道地产区,加剧了中药材市场的竞争
目前,国内兴起了药材GAP 基地种植的热潮,规范的种植技术和条件为药材的质量稳定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保证。但是'尽管我国正在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第五章)中为"采收和初加工加工规范化"提出了要求,但在实施过程所使用的操作规程大多沿传统加工方法,很少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造成了"规范化的种植不规范的加工",影响了道地药材的品质。
如白芍道地产区加工方法有煮后去皮和去皮后煮两种,两种加工方法加工出的药材外观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而且是色泽较差的加工品有效成分的含量很高。
再如四川遂宁的白芷的大量的熏硫,云南小草坝天麻的明矶水煮等,不仅影响了有效成分和药物的疗效,更引进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追求外观好看,重视卖相的加工方法,严重地影响道地药材品质。
同时,大部分的道地产区仍然沿用日晒和炕烘的干燥方法,与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中将采用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极不协调。因此,在发展药材生产的时候,不仅要重视种植与采收,还因该在加工方面提高重视。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