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毒药的发展

酱油-会员头像-m.cellulartx.com伟业计量
酱油 2019-06-15 16:02 评论( 0 ) 浏览( 3801 )

大多数人都存在一个误区,觉得中药就意味着纯天然、无毒副作用,认为吃中药安全, “即使没有对症下药喝了也不会治坏”或者 “中药治本,无毒;西药好的快,但毒副作用太大。”难道中药真的没有毒吗?

关于毒药的说法,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传说。神农辨尝百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耳闻,传言人们经常采食野生瓜果,狩猎动物生吃,腥臊恶臭伤腹胃,好多人中毒得病而死,平均寿命非常的短。神农氏不忍看子民饱受疾苦,就遍尝百草,寻找治病解毒良药,其间多次中毒,靠各种茶神奇化解,因而发现许多治病解毒的良药,之后就带领群众战胜了饥饿、疾病,过上有病可医的生活。可见毒药的由来已久。

在古代常常把毒药看成是一切药物的总称,把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是药三分毒”指的是具有寒凉温热某种偏性,而不是说所有药物含有毒性化学成分。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毒药的认识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断更新。

秦汉时期

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其中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按药物功效不同、毒性大小以及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滋补强壮,无毒或者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治病补虚,有毒或者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治病攻邪,多毒,不可常用。而后世本草书籍都在药物的性味下标明“有毒”“大毒”“小毒”等记载。

两晋南北朝时期

自《神农本草经》成书以后,历经汉、三国、两晋,临床用药不断发展,中外文化交流,西域药物被引进,人们对原有药物也有新的认识,梁代陶弘景撰写的《本草经集注》总结了300余年中药学的发展,取材于《名医别录》和《神农本草经》,书中不仅逐一标明药物“有毒”或者“无毒”,而且还对毒药的服用剂量进一步阐述,云“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细麻;二物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物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物一毒,服四丸如小豆”意思是说使用毒药治病的时候,应根据药物的毒性大小来决定药物的服用剂量。南朝刘宋时代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的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指出药物经过炮制以后可以有效的降低毒性,为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经济文化达到鼎盛时期。为促进南北文化融合,《新修本草》问世,这是第一部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药典。本书保持《神农本草经》原文的基础,对古书未载者加以补充说明,内容错讹者重新修订,总结了前人对毒药的理解和记载,对于毒药的认识更加系统权威。

宋金元时期

宋代时期,虽战事不断,但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给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药物学的推广带来很大的便利。宋代本草的代表作非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莫属,《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证类本草》对毒药的理解甚是丰富:如“多见以砒和饭毒鼠,若猫、犬食死鼠者亦死”,意思是说经常将砒霜混入饭中来毒杀老鼠,如果猫或者狗吃了被毒药毒死的老鼠之后也会死亡,此为毒药的连锁反应;又云“蓬羲术,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西戎人取之,先放羊吃,羊不食者弃之。”,由此可知,古代的人们通过动物做实验,根据动物的反应判断药材是否具有毒性,这是古人进行毒理实验的重要方法。

明代

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都源于作者用大量时间与苦难斗争。明代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诞生也不例外,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考察研究,历时27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该书按照自然属性分类,遵循“由贱至贵”,低等到高等的原则,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先进的分类方法。《本草纲目》专列“毒草卷”,记载了150多种有毒植物,对毒药的特性记载非常详细,例如花溪草,古人为辨别其为毒药,取谐音命名为化血草,当人体外或体内无伤口时这种植物对人体无任何危害,可是一旦遇到明显伤口,就会中毒。毒性绝不亚于砒霜,中毒症状是血管变为紫色,沾染的伤口会血流不止。人们意识到花溪草的危险性以后,就大量焚烧,花溪草就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清代

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本草学,出色的完成了我国本草学的第六次总结,《本草纲目拾遗》出世,本书又增添了19种有毒的植物,对《本草纲目》已载药物治疗未被、根实未详者补充说明。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中医药的发展举步维艰,民国政府对中医药采取不支持、歧视的政策。尽管如此,中医药还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了下来。陈存仁主编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受到药界推崇,当然对于毒药的认识也是不断更新的,如《本经》中把丹砂(朱砂)列为首药,视为上品无毒;《本草纲目》认为马钱子无毒;《中国药学大辞典》认为黄丹、桃仁无毒等等。

现代

随着科学发展,时代的进步。中药的毒性认知也逐步加深,所谓毒性一般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这跟古代对毒药的认识有一定的区别。在这里要特别指出,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副作用一般是指与治疗无关的不良反应,对机体伤害小,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当今《中华人名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分类方法,是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

点赞图片
  • 暂无回复...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发表评论
楼主动态
相关推荐
推荐标物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