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中医药既有治病防病的独特优势,也有看似简单却难以说清道明的困惑。古人 “传方不传量”之说秘密何在?“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中的“妙”字当何解?一剂中药为何能治多种疾病?甚至是病理机制完全不一样的复杂性疾病。为什么人参、黄芪等临床效果很好,却仍然没能阐明其具体的有效成分?
如若视中药为复杂性系统,从整体涌现性特征着手,上述问题的理解或许能简单很多。
中药的有效性与健康性,已被并且正在被数以亿万计的病患无数次地证明着。中医药的临床经验与药性检验是仅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现代西医,覆盖人群相对较少的其他边缘医学所无法比拟的。
多成分是自然进化产物
动植物的多成分是胁迫适应性反应的自然选择结果,主要凭借自身调控机制分泌特殊物质构成化学防御,即分泌功能性的小分子物质。
自然进化结果表明,严酷的环境选择压力,使动植物及其相应的次生代谢产物作为系统开启自尝试、自更新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植物因环境胁迫产生的化学信息素可使微生物或昆虫的胁迫耐受性增加而受益,和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人的外源性化学兴奋效应,为人类利用动植物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药是临床实践二次进化结果
人类利用动植物产品防治疾病,更是几千年来反复试错和临床实践的二次进化结果。远古时期先民误食有毒植物发生腹泻、呕吐,甚至昏迷和死亡,同时也经由口尝身受,认识到某些植物对人体具有治疗作用。
这种不计其数的勇敢尝试及历代医家出类拔萃的总结,将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和我国特有的哲学思维融为一体,形成了符合 中药药性理论,体现药物相互作用的配伍规律的中药。
因此,中药是自然进化和人类智慧结晶并经过千百年有效临床实践的智能化结果。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检验,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物或其他传统医学体系对药物定位的分水岭。
整体涌现性凸显中药优势
植物来源的中药含有上千种化学成分,随着生长环境、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及炮制加工方式等改变,次生代谢产物也显示种类与含量不同。广泛的数目与含量差异,连同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并与人体存在外源性化学兴奋效应,赋予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于机体的复杂性。其次,不同化学成分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局部体现为1+1>2,1+0>1及0+0>0特征。这些“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的性质,是中药复杂性系统的优势所在,反映在生物效应上多表现为冒出新的治疗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生物利用率、增加溶解度、增效或减毒等。
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效应多样性及其首要目的并非满足人类需要等特点,本质上决定了中药原材料中必定伴随大量无效成分甚至毒性成分。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去粗取精,以达到源于自然又优于自然的治疗效果,是基于优势临床和中药资源的新药创制基础。
中药胜于西药的优势
1、安全、副作用少
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
2、对胃肠道无损伤
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
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3、对肝肾刺激小
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外治,大多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药物的成分进入体内已经通过一层屏障的过滤,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对肝、肾的损害大多已非常小。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