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农畜牧业氨排放大、高排放区与大气严重污染区高度重叠,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该如何治理?
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最新消息称,该中心研究员胡春胜、马林研究团队通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项目研究,“对症下药”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目前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污染治理技术方案。
“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项目示范现场会日前在江苏射阳举行,中科院研究团队研发的中国首套基于畜禽养殖多环节的固氨减排技术体系示范成功,标志着以技术途径解决农田大气污染防治痛点成为可能。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胡春胜研究员表示,项目在江苏省射阳县实施的畜禽氨减排示范模式得到当地充分认可,现已形成“一场一罐、原位处理”和县域“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减排模式。
“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项目核心技术装备为“智能堆肥反应器”,其较传统堆肥技术,可将禽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时间缩短60-70%,堆肥过程减少氨挥发53.7%,与氨回收技术结合,可有效减少氨挥发达78%,同时对禽畜粪便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去除率超过90%。马林研究员说,射阳的养殖业以生猪和家禽养殖为主,若项目示范技术在全县推广覆盖,则有望实现全县畜牧业氨减排近七成。
项目跟踪专家、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认为,示范项目“射阳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氨减排技术路线,既符合广大农村地区养殖业多为农户散养的实际,又为集约化大型养殖场提供了环保原位解决的方案,对支撑中国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项目针对农田与禽畜养殖业氨排放量大、时空分布不清等问题,研发基于优化施肥方式与肥料类型的农田高效控氨减排关键技术和基于禽畜圈舍—粪便储存—综合处理利用等多环节的固铵减排技术;构建基于氨排放通量测定技术、同位素源解析技术和数学模型的高精度氨排放清单与减排效果评估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内开展综合示范,形成农畜牧业氨排放调控技术体系。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伟业计量线上研讨会第五期——“ 稀释不确定度评定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案例讲解”即将开启,圣诞专场研讨会,12月25日9:30准时与大家见面,有圣诞礼物送哦,千万不要错过。
了解更多> >4月10日-11日,伟业计量将携自主研发的国家一级生物基体类 、有机/无机类国家二级 及微生物质控品等重磅产品,盛装亮相杭州雷迪森铂丽大饭店,与您相约CBIFS第十七届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展位号:03)。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