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我国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1-02-07 20:53 编辑者:夏德婷

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我国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对土壤生态造成重大打击,国家环保部门对于土壤环境监测逐渐重视。文章简单介绍了我国开展的3次土地调查,对我国土壤环境的现状进行了一定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对于土壤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土壤环境未来提出展望。 

引言

我国自古就是耕种大国,目前农业依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土壤资源对于我国尤为重要。我国早期对于土壤的调查主要是对于农用地的调查,土壤普查对于掌握国土情况,建立适合中国的土壤分类体系,推动农业发展有重大意义。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土壤环境问题开始得到重视,国家环保部门将土壤环境监测视为环保工作重中之重,多次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工作。

1 我国土壤环境调查

自建国后我国多次开展土壤调查工作,20世纪50年代及80年代全国土壤调查主要为了解农耕地肥沃程度,为农业发展服务。后续开始重视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从生态环境角度开始关注土壤健康。

1.1 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

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始于1958年,结束于1961年。由于受历史环境限制,这次土壤普查工作主要针对除西藏及台湾外全国其他地区的农耕地进行调查工作,了解全国农耕用地分布情况、各地土壤肥沃程度情况以及各地农耕用地使用率情况,同时本次土壤普查对农民开发新的农耕用地、改善农耕用地肥沃度的实践经验做出了详细总结,对后续农耕用地的开发及调整有重大指导意义。根据本次土壤调查的情况,绘制了1∶250万全国农业土壤图、1∶400万全国土壤肥力概图、全国土壤改良概图、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概图及农业土壤志,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四图一志”。本次土壤普查工作主要服务于农业,调查范围仅限于全国农耕地,对可开发利用的荒地、可用户养殖的牧地、可种植植被的林地未做深入调查,急需发展的畜牧业及进一步发展的农业对再次开展土壤普查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2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相较于1958年开展的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1979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调查的范围和内容更加广阔,参与该次土壤普查的国家部门工作划分更加细致,配置的人员及物质更加丰富。本次土壤普查工作充分联合国家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社会力量,组建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团队,由设立在农业部的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主导及推进本次土壤普查工作的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硕果累累,收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全国土壤分布著作颇丰;这次土壤普查工作分工非常细,最小以乡为单位整理土壤图件,逐级汇总,最终汇编了《中国土壤与土壤资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六大区的《中国土壤志》、1:100万全国土壤图及1:400万全国土壤系列图,更有3200多篇关于土壤方面的科技论文、14000多幅土壤系列图件诞生。

(2) 为中国土壤分类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撑;这次土壤普通工作收集的关于我国土壤资源方面数据达到2000多万,为1992年我国土壤分类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3) 对全国土壤肥沃程度有充分了解;为科学施肥提供了完善的数据基础、为低产农耕地转型提供数据支撑,促进我国农业畜牧业全面发展、为我国土壤肥力持续性监测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且全国各地的土壤调查科技水平不一、土壤复杂程度不一,导致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各地区收集的土壤数据、图文资料并不均衡,后续还需逐步完善、丰富。

1.3 全国土壤污染情况调查

由于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2006年起,我国开始了为期6年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涉及除台湾及港台地区的全国其他区域,旨在了解全国土壤环境总体情况,确定农作物大产量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经济科技发达地区的土地污染情况,了解土壤污染原因,为后续土壤污染防治及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壤分级标准及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促进我国土壤环境良性发展。

针对我国土壤分类及各地区土壤重点调查目标,本次土壤环境调查小组确定了22个必测项目及16个选测项目,各地集合自身土壤环境及监测重点选择合适的选填项目。典型区域由于其特殊性,选测项目达到70个。本次土壤环境调查是首次大规模针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对我国土壤环境变化趋势及土壤环境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对我国土壤污染集中地环境特征、污染物种类及对周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建立了详细的数据库,为修复污染场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土壤环境良性发展有重大意义。

2 我国土壤环境的现状

2.1 土壤污染情况

从我们日常生活来看,白色不溶解污染物不断增加抢占土壤面积,危楼、烂尾楼数据积累影响周边环境,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从环保部公布数据来看,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情况日趋严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农耕地中污染物不断积累,导致抽样粮食中Cd、Hg、Pb、As等重金属超标率达到10%。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农耕地污染面积达140万公顷,其中64%的污染是由于重金属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的以Hg、Cd两种重金属为主。 (2) 土壤表层的污染物含量不断增长; (3) 部分地区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不断上升。由于各地对于土壤环境监测的侧重点、技术手段及人力投入情况均有差异,各地监测结果反馈的数据标准并不统一,可能导致土地污染数据有所偏差。因此需持续监测各地土壤环境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便于更充分的掌握全国土壤环境,为持续完善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机制、评估机制做支撑。

2.2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及标准

我国针对全国农耕地肥力情况监测网络已相对完善,但针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起步较晚,目前还停留在试点监测程度,还未形成系统的网络覆盖,因此还无法提供全面、系统的全国土壤环境数据,无法满足各部门及民众对相关数据的需求。同时受限于土壤环境数据的不连续性及有限性,在数据缺失基础上建立的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是不完善、不健全的,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1) 目前的监测标准中污染物数据缺失,很多实际存在的污染物并未纳入监测标准,其中以有机污染物表现尤为突出。

(2) 与国际现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相比,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非常落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土壤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二是针对之前制定的技术及标准没有及时更新及完善,由此导致与国际技术标准相差越来越大,缺少先进的监测技术。

(3) 土壤监测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针对土壤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技术标准。

(4) 由于监测技术及标准的不完善导致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发布不规律、不及时,无法满足针对土壤环境管理的需求。

(5) 全国各地针对土壤环境的监测能力差异较大,乡镇地区该板块参与该项工作人员数量及质量均不足。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还未得到相关部门及领导的充分重视,还未纳入到日常工作重点,从而导致我国土壤监测技术落实,相关数据缺失,无法系统、有效的监测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与之相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我国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已经造成了重大威胁,制定系统、完善、科学的土壤环境监测标准非常迫切。

2.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结合国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995年我国制定了属于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由于当时对于土壤环境质量监管认识不同,人才资源匮乏等原因,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种类偏少,仅包含8种重金属污染物及2种有机污染物,大量重要的污染物未纳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 我国土壤环境具有辽阔性、多样性、复杂性、地区差异性大等特点,用全国统一的土地环境质量标准来做衡量不同地区的土壤在实际应用中会有偏差。

(3) 我国土壤质量标准中部分污染物阀值标准偏高或偏低,比如与国外标准相比,我国标准中Cd的阈值偏低,而Pb的阈值偏高。

(4) 我国土壤质量标准仅考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总量,未与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以及重金属对当地土壤环境的毒性相结合,导致该标准得出的结果有偏差。

(5) 1995年制定该标准,至今已过去20年,污染物种类、数量均不断增长,但该标准未进行较大的修改及更新,已无法适应当前环境下的我国土壤环境,结合我国土壤环境情况及我国农作物种类等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已成为当前土壤环境研究的迫切需求。

3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发展方向与展望

根据“十二五“及“十三五“提出的条例,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将逐步完善、系统化,建立适合我国土壤环境的监测标准。同时不断加大针对土壤环境监测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促进我国土壤监测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该领域的培训与交流,培养更多该领域的专享人才,促进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良性发展。同时逐步完善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将有效减缓土壤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相对落后,土壤环境监测标准不科学,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不完善,信息纰漏不及时,不具备参考性。但目前我国已将土壤环境监测纳入重点工作,后续将不断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标准,提升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培养土壤环境监测人才,促进我国土壤的良性发展,保护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监测技术Cd

点赞图片
jjj jj jj j sj j sj j s jj j s j sjj s j sjj s j s jj j s j s j sj j sjsj s旧金山市
1536天前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