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目的:探究藏药俄色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为俄色叶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俄色叶”“变叶海棠”“花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Rehd.)Hughe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20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俄色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3篇,其中有效文献57篇。
俄色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根皮苷、根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等黄酮类成分及咖啡酸、对香豆酸等酚酸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保肝、耐缺氧、抗疲劳、抗炎等药理作用。目前,对俄色叶的药效成分研究集中于粗提物上,且尚未涉及体内化学成分变化,因此,应注意其潜在药效成分在体内的作用过程,促进俄色叶在药动学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
俄色叶(藏文名,音译为俄色洛玛)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药食两用藏药材,来源于蔷薇科苹果属植物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Rehd.)Hughes.]或花叶海棠[Malus transitoria(Batal.)Schneid.]的干燥叶及叶芽。变叶海棠和花叶海棠生长于3 000~3 700 m的高海拔地区,该地区是世界上少有的无污染区之一。由于光照、气候、地势等原因,该地区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其他地区同种植物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俄色叶的“降三高”效果尤为显著。
该药在《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药晶镜本草》中均有记载,现收载于2014年版《四川省藏药材标准》,具有攻坚化积、除腻涤滞、保肝利胆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肝脏疾病。近年来,国内对藏药俄色叶的研究尚无系统性报道,因此笔者以“俄色叶”“变叶海棠”“花叶海棠”“M.toringoides”“M.transitoria”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 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20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3篇,其中有效文献57篇。现对俄色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物质基础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目前,已从俄色叶中分离鉴别20余种化合物,主要包含黄酮类、酚类、芳香类。俄色叶的黄酮类成分(如根皮苷、根皮素)具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其总黄酮含量为同科属植物西府海棠叶的2.81倍;其根皮苷含量约为湖北海棠叶的6倍,为尖嘴林檎叶的33倍。由此可见,俄色叶的黄酮含量对保证其药材质量和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俄色叶主要的活性物质,其提取方法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溶剂提取法,通过柱层析法、质谱、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王道清从俄色叶中提取分离得到根皮苷、根皮素、槲皮素和金丝桃苷等4种化合物;杨威等从俄色叶中分离得到10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5种二氢查耳酮型、5种黄酮醇型;张磊从俄色叶中分离得到3种黄烷醇型化合物;Fan ZF等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高分辨质谱质谱联用(UHPLC-ESI-HRMS/MS)从俄色叶中分离得到12种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从俄色叶中共分离出20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类型包括:黄酮醇(母核-Ⅰ)、二氢查耳酮(母核-Ⅱ)、黄烷醇(母核-Ⅲ)、橙酮(母核-Ⅳ),详见表1、图1。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药房》2020年第18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会聚你的精彩,展示我的风采!2023年7月26日,伟业计量将出席”SPC 2023 江苏省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与您共享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知识盛宴。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