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好友领红包

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 
/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常见霉菌鉴定(七)

发布时间:2020-11-19 16:30 编辑者:伟业计量

9、草酸青霉(P.oxalicum)

属于不对称青霉组,绒状青霉亚组,草酸青霉系。菌落生长较快,广延,10d3.5cm,绒状,纯绿色,边缘污至暗蓝绿色,具浓密孢子块,震动时孢子层易脱落,反面无色或带黄色。帚状枝双轮不对称,大多密集。分生孢子梗典型从基质生出,通常100~200 9m×3.5~4.5μm,光滑。偶有单轮或具副枝。梗基2~3个,15~20 ktm×3.3~3.8/zm,瓶梗6~10个一簇,9~15μm×3~3.5μm,密集平行。分生孢子椭圆形,光滑,5~5.5μm×3~3.5μm。分生孢子链集合成直柱状。

本菌在收获前和新收获的玉米上是最常见的青霉属的菌,收获后贮藏玉米上则较少。从大麦、小麦、面粉、香料等也能分离到,但不是食品常见的霉变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有展青霉素、青霉酸等。

(二)镰刀菌属(Fusarium)

镰刀菌和青霉、曲霉一样分布极广,种类很多,是粮食、食品中常见的菌属之一。寄生或腐生,许多种是麦类、水稻、高粱、玉米和蔬菜的病原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本属的产毒霉菌主要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雪腐镰刀菌、三线镰刀菌、梨孢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等。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为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和丁烯酸内酯等。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察氏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发达,高0.5~1.0cm或较低为0.3~O.5cm,或更低为O.1~0.2cm,稀疏的气生菌丝,甚至完全无气生菌丝而由基质菌丝直接生出粘孢层,内含大量的分生孢子。大多数种小型分生孢子通常假头状着生,较少为链状着生,或者假头状和链状着生兼有。小型分生孢子生于分枝或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形状多样,卵形、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纺锤形、披针形、腊肠形、柱形、锥形、逗点形、圆形等。l~2(3)隔,通常小型分生孢子的量较大型分生孢子为多。大型分生孢子产生在菌丝的短小爪状突起上或产生在分生孢子座上,或产生在粘孢团中;大型分生孢子形态多样,镰刀形、线形、纺锤形披针形、柱形、腊肠形、蠕虫形、鳗鱼形,弯曲、直或近于直。顶端细胞多种形态,短啄形、锥形、钩形、线形、柱形,逐渐变窄细或突然收缩。气生菌丝、子座、粘孢团、菌核可呈各种颜色,基质亦可被染成各种颜色。厚垣孢子间生或顶生,单生或多个成串或结节状,有时也生于大型分生孢子的孢室中,无色或具有各种颜色,光滑或粗糙。

镰刀菌的一些种,当初次分离时,只产生菌丝体,常常还需诱发产生正常的大型分生孢子以供鉴定。因此须同时接种无糖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或察氏培养基等。

1、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呈棉絮状,蔓延,高0.2~O.8cm,有些菌株平铺或局部低陷,试管壁或菌落中央有一定程度的绳状或束状的趋势。气生菌丝的色泽随菌株及培养基而异:白色、浅粉红色、淡紫色。基质反面为较淡的黄、赭、紫红乃至蓝色,或它们之间的颜色。野生型菌株一般产孢子良好,在气生菌丝层上见有一层稍稍反光的、松散的细粉就是散落成堆的孢子。某些菌株在菌落中央产生粉红色、粉红一肉桂色的粘孢团,个别菌株则为暗蓝色,粘孢团含大量的小型分生孢子及较多的大型分生孢子。

小型分生孢子呈椭圆形、纺锤形、卵形、梨形、腊肠形。透明,单细胞或有1~2个隔,直或稍弯,3~7(~14)μm×2~4.8μm(液体培养时较大为9~18μm×2.5~6μm)。小型分生孢子成串或假头状。

大型分生孢子为镰刀形、纺锤形、棍棒形、线形,直或稍弯。孢子两端窄细或粗细均一,或一端较锐,透明,壁薄,一般多为3~6个隔,7隔者罕见。

3隔的大小平均为36μm×3μm;5隔的大小平均为49μm×3.1μm;6隔的大小平均为56~60μm×4.5~4.8μm。

在马铃薯培养基上有些菌株可产生子座,呈黄色、褐色或紫色。有些菌株还可形成菌核。

子囊阶段:藤仓赤霉。

串珠镰刀菌主要寄生于谷类作物,如稻谷、甘蔗、玉米和高粱等,其代谢产物为串珠镰刀菌素和玉米赤霉烯酮。

2、禾谷镰刀菌(F.gramzinearum)

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棉絮状至丝状,生长茂盛,高度可达5~7mm。初期白色,然后白一玫瑰色、白一洋红色或白一砖红色,中央常遗留黄色气生菌丝区。反面深洋红色或淡砖红一赭色。菌丝分枝,有隔,透明,或浅玫瑰色,直径1.5~5μm。一般野生型菌株在培养基上不产生孢子,但在菌丝中可见膨大细胞。膨大细胞球形或卵形,单个或成串,顶生或间生,壁薄,透明,直径6~12(~14)μm。大型分生孢子近镰刀形、纺锤形、披针形,稍弯,两端稍窄细,顶端细胞末端稍尖或略钝,脚胞有或无,大多数3~5隔,极少数1~2隔或6~7(~9)隔,单个孢子无色,聚集时呈浅粉红色。

本种无小型分生孢子,一般无厚垣孢子,如有也极少,间生。

子囊阶段:玉米赤霉。

禾谷镰刀菌是赤霉病麦的主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小麦、大麦和元麦的赤霉病,禾谷镰刀菌还可以感染玉米和水稻等,能产生T一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

参考资料: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手册

相关链接:小麦霉变菌菌株菌丝

点赞图片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推荐阅读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请设置您的密码:
分享到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