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四、生态农业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案例
1.宁海县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三级模式案例
近年来,浙江省宁海县坚持“生态立县”的指导思想和农业发展战略,建立了10万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出“点上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生态循环农业三级发展模式。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①抓好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是科学规划。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打造宁海湾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两大园区,推进10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创建3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培育3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战略目标。
二是县委、县政府重视。该县从200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将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多次列入县重点工程,5年直接投资4.5亿元,支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基地、生态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等重点项目。
三是机制保障。该县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安排6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②抓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基础
一是土地流转。自2001年起,全县流转耕地22.83万亩、林地34.1万亩,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4%、林地面积的21.05%。土地资源的适度规模经营,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建立宁波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0家。企业大力推广集“贸、工、农”于一体的“订单(市场)+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1 000亩以上农场和林场22个、500~1 000亩农场和林场33个,构建了茶叶、柑橘、竹笋、蔬菜、西瓜、土鸡等6大主导产业,有效带动了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例如:宁海县绿丰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畜粪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复混肥加工企业,年生产有机复混肥半成品能力3万吨,解决了全县9家规模牧场粪便问题,同时在全县分片建立了5个养殖散户畜粪收集加工点,年收集粪便2.5万吨,有效解决了全县50~500头分散小规模养殖户畜禽粪便难处理的问题,还研制出了柑橘、蔬菜、水稻等多种专用有机肥。宁海县利丰牧业有限公司是一个集饲养、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奶牛生产民营企业,公司利用农业主产区的农作物废弃物,饲养荷斯坦奶牛850头,年消耗青饲料9 000余吨,使园区生产基地70%~80%的废菜叶、稻秆、黄豆秆等种植业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种植—养殖—有机肥料—种植的物质能量循环,净化了农田生态环境,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宁波天虹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把公司区域范围的农用瓶、罐、薄膜等废弃物回收加工利用,回收率达到98.2%。宁海县三禾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等,将全县种植基地所产生的12万吨农作物秸秆集中回收粉碎,制作成秸秆粉末作为有机肥加工辅料、秸秆煤、食用菌培养料等,秸秆资源循环再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是抓好沼气综合开发。全县采用“联户共建”形式,建成沼气池397座,总容积达到23 500米3。据调查统计,506座沼气池每年厌氧发酵处理尿液冲洗水47.33万吨,削减COD 4 969.65吨。20 385米3沼气池每年产沼气192万米3,沼气用户达到2 100余户。
③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三级模式
一是以点带线,建设以企业为重点的内部小循环。在企业内部开展从源头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减量化生产。采取农牧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秸秆过腹还田等资源循环利用。
二是以线促片,建设以互利为纽带的区域中循环。以建立“种、养、饲、加”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目标,构建了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物质能量多级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利用等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以及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畜牧养殖-粪(肥)-有机复混肥-瓜果菜等生态农业物质能量循环模式,使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农产品出口创汇率分别达到60%以上。
三是连片成面,建设以园区为载体的县域大循环。按照“蓝色东部”和“绿色西部”的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连片成面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县域联动大循环。
综上所述,宁海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三级循环模式,使全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主导农产品标准化达到85%以上,全县稻谷、蔬菜、茶叶、水果、毛竹等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创建了一大批农产品知名品牌。
2.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水系生态农业物质能量循环模式案例
2016年以来,广西农业厅环保站在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实施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试点工作,经多年的研究、试验、示范、实践和总结建立了“猪+沼+果+灯+鱼+捕食螨+水果套袋+黄板+生物有机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这一模式由养猪、沼气池、养鱼、果树、诱虫灯、捕食螨、水果套袋、黄板、生物有机肥、生草栽培等要素组成,构建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物质能量相互转换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有机整体。在区域布局中,对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组合,空间合理布置,形成要素之间相互连接的生态链和物质能量循环链。通过系统生态链和物质能量循环链的创新,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种植业、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模式的构建中一般一户农家庭院建一个8米3沼气池,与厕所、猪圈相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圈内养4~6头猪,将猪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作为农户生火做饭用气,沼渣和沼液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构建起一个猪-沼气、沼渣和沼液-果树的物质能量循环系统。
同时,在这一模式中再嵌入一个新的生态循环链,拓展增收渠道,即在果园内建造一个下挖式砖体结构,深1米,形状一般为长方形,面积约10米2的养鱼池,鱼池设有上下排水管,池底放一定数量的瓦筒、瓦坛等作洞穴。在每年4~12月,分三批养殖塘角鱼或杂食性鱼类,每批放养800~1 000尾。在水田改建成的果园,开挖行沟养鱼,一般每亩放养2 000尾。在鱼池或果园行沟上方固定安装诱虫灯,诱杀果树害虫,作为养鱼的补充饲料,鱼池养殖的水葫芦入沼气池,做沼气池的原料,实现生态农业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在果园合理布置安装诱虫灯、黄板诱杀害虫,芸香科类果树园可合理应用天敌捕食螨,或采用水果套袋等生态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施用量,生产无公害果品。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生态农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随着科研领域的不断进步与行业标准的日益严格,实验室设备的高效管理与 的精准运用成为了保障科研质量、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我们即将进行3期实验室设备管理和 实际运用系列专题研讨会。
了解更多> >12月16日下午,驻豫全国人大代表考察团赵素萍一行莅临奥科集团考察指导工作,在现场沟通中,给予很多实质性的指导,使得奥科集团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倍增,致力为 研发及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