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4)没食子儿茶素二级质谱裂解规律分析
经HPLC-MS分析后得到的主要二级碎片离子有m/z286.8,124.9,根据许文等研究报道确认为没食子儿茶素,分子离子峰裂解规律见表2,m/z286.8为[M-H]-失去一分子水所产生的碎片离子峰;m/z124.9为A环的1,4开环裂解得到。
(5)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二级质谱裂解规律分析
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是原花青素单体通过C4-C8或C4-C6相连并在C2和C7或者C2和C5之间形成C-O-C键的化合物,在ESI-模式下失去1个H得到m/z576.8,以m/z576.8为母离子进行碰撞诱导解离,其主要的裂解碎片离子为m/z288.7,406.8,424.7,450.9,558.9,与杨代晓等报道的结果一致,故可鉴定为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分子离子峰裂解规律见表2,m/z288.7是分子间断裂失去1个A-unit聚合单元得到;m/z406.8是分子离子先发生RDA反应,再失去一分子水得到;m/z424.7是由分子离子发生RDA反应所得;m/z450.9是由分子离子失去间苯二酚得到;m/z558.9是分子离子失去一分子水所得。
3、板栗壳粗提物中原花青素的消化吸收结果分析
(1)原花青素在模拟胃液中的消化结果
板栗壳粗提物在模拟胃液中的消化情况见图4,原花青素在胃液条件下被分解,消化时间越长,原花青素的含量越低。
由图4可知,原花青素的最大胃消化率为18.7%。
(2)原花青素在模拟小肠液中的消化结果板栗壳粗提物在模拟小肠液中的消化情况见图5,原花青素的消化率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在1.5~2h时间内,原花青素的消化速率几乎不变,表明原花青素在模拟小肠中的消化已完全。
由图5可知,原花青素的最大肠消化率为20.5%。蔬菜和水果中的多酚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而禾谷物中的酚类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结合态酚类主要与细胞壁成分共价结合,但由于细胞壁纤维物质难以消化,所以结合态酚类在胃及小肠中难以被消化。通常用酸水解糖苷键或碱水解醚键、酯键来提取结合态酚类,而乙醇则用来提取可溶性酚类。本实验中用乙醇来提取板栗壳原花青素,故粗提物中多酚主要以可溶性酚类为主。李俶等研究了几种多酚化合物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儿茶素、表儿茶素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含量分别下降16.6%、6%,而在模拟肠道消化过程中,仅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下降。Tenore等发现儿茶素在胃肠消化液中含量下降是由于儿茶素对胃肠道的酸碱pH值敏感,肠道碱性环境和溶解氧引起儿茶素二聚体自氧化。故导致板栗壳原花青素在模拟胃液消化中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儿茶素和表儿茶素被降解,在模拟肠道消化中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表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被降解。
三、结论
综上所述,光照、温度、pH及金属离子均会影响板栗壳原花青素的稳定性。当温度大于60℃、pH>7以及金属离子Fe3+、Fe2+、Ba2+存在的条件下均会破坏板栗壳原花青素的结构。通过体外消化模拟实验,发现原花青素在小肠及胃中的消化率达到18.7%和20.5%。利用HPLC-MS对板栗壳粗提物进行结构分析,根据分子量及二级质谱碎片离子鉴定出粗提物中含有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板栗壳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本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其在体外的稳定性和体内消化特性,为将其开发成既具有抗氧化活性又具有生理功能的调味品添加剂提供了科学根据。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近日,生态环境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市场监管总局等六大部门共同发布了一份通知,公布了关于举行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的详细信息。伟业计量针对比武内容,推出相关产品如下,欢迎订购!
了解更多> >BNCC本次推出的芽孢悬液是根据国际通用标准菌株ATCC9372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参照国家药典、消毒技术规范、相关标准等,经严格质量控制制备而成。含有一定数量的芽胞,用于自制生物指示剂应用于各种化学消毒剂、干热、环氧乙烷等灭菌效果的验证和评价,无菌冷灌装生产线的性能验证,染菌载体的制备以及生物安全柜灭菌效果的验证等,也可用于直接培养等。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